1999, 15(1):1-8.
摘要:综述了目前国外“精细农业”实践的主要目标及其技术思想的内涵。着重围绕其主要支持技术发展,讨论了有关工程技术创新及推动我国开展试验研究的问题。针对目前国外对这一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集中在基于GPS和GIS技术应用的作物生产系统精细管理方面,提出用“精细农作”的译名来表达。进入21世纪,基于知识和信息的“精细农作”技术思想,必将扩展到大农业经营的各个领域,推动农业生产的信息化与知识化,逐步形成一个基于农业生物科学、电子信息技术及工程装备为主导的“精细农业”技术体系,为建立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服务。
1999, 15(1):9-16.
摘要:论述了我国农产品加工的意义、现状以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指出我国当前农产品加工的重点是抓好大宗农产品的加工,并就小麦等九大作物加工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观点与建议
1999, 15(1):17-21.
摘要:水资源短缺将是21世纪全球社会、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农业高效用水已成为当今世界观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发达国家农业高效用水技术方面主要在喷微灌技术、节水工程规模经营、节水设备和技术产业化和管理技术等四个方面取得明显进展。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农业高效用水技术将在生物技术、农业管理一体化技术、精细灌溉技术和智能决策系统四个方面取得革命性的突破。
1999, 15(1):22-26.
摘要: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由于农药、化肥、地膜、农用水等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以及禽畜废弃物的处理不当,造成严重的土壤白化、荒漠化和盐渍化,致使大量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对资源造成大量浪费。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之一,是通过农业工程等技术的创新,来实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分析了农业工程技术创新在持续农业中的作用,并指出了农业工程技术创新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999, 15(1):27-32.
摘要:从中南地区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的实际出发,将生态农业工程分成7种基本类型,统计分析了不同区域生态农业工程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中南地区各试点县生态农业工程建设的平均项目数为9.5项,平均工程类型覆盖度为77.9%,农田种植业为主的工程所占的比重最大,乡镇企业工程所占比重最小。并以不同类型生态农业工程所占的比重为聚类指标,将该地区11个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分为6种类别,进而分析了不同类别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的区域分布特点,提出了各区域生态农业工程的建设重点。
1999, 15(1):33-35.
摘要:根据土壤动物柔性非光滑的特征规律和仿生类比的结果,采用数值优化和CAD几何造型技术,通过计算机模拟,构造了圆柱形、半圆柱形、布型和链型仿生柔性非光滑面,为柔性仿生减粘技术的开发创造了条件。
1999, 15(1):36-40.
摘要:研究了对称窗的幅值谱|W(ω)|特性:1)在ω=0处取得最大值;2)主瓣宽度大于4π/T,主瓣内至少有两条FFT谱线;3)距原点(ω=0)最近的两条FFT谱线分别为最高和次高;4)有限域窗函数总存在旁瓣。根据1)可由搜索最大值的方法无偏估计单频信号的参数;特性2)、3)为由信号FFT离散的谱线确定搜索范围提供了理论基础;特性4)表明通过选择窗函数消除旁瓣不可能。
1999, 15(1):46-49.
摘要:对采用可溶性合金型芯整体模压成型的复合材料发动机机体,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了应力场和位移场粘弹性研究,建立了机体用复合材料的粘弹性力学模型,反映了机体的变形规律,获得更精确的应力场和位移场。通过机体的动态实时测试,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1999, 15(1):55-58.
摘要:理论分析了风筛式清选装置的筛面流场,试验研究了其主要参数对流场的影响规律,指出了简易风筛式清选装置合理的筛面气流分布类型及其获得途径。
1999, 15(1):59-62.
摘要:运用AutoCAD(R14)版本的绘图软件和图解分析功能对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摘脱割台板齿、摘脱滚筒梳刷作物的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研究,并图解有关割台工作参数,为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摘脱割台的运动与结构参数的合理确定提供了依据。编制的程序软件在4LGT-130型自走式稻麦联合收割机割台设计中得到应用。
1999, 15(1):69-72.
摘要:为满足市场需求,研究开发加大耕深型正转旋耕机,综合运用现行土壤机器动力学和旋耕机设计理论及经验,采用适当加大刀滚直径、降低刀滚转速、设计非标准弯刀、增加刀滚每一切土小区圆周内刀片排列数、减缓机组前进速度、附加牵引切土部件、利用土壤适耕状态等专门措施,并采用增强机械传动系统、增大机架强度刚性的共性措施于设计、制造和使用环节,达到机组合理配套、控制负荷和功耗、保持机组功率平衡、实现目标耕深、满足农艺要求的效果。
1999, 15(1):73-77.
摘要:研制了一种小型适用于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区的具有深松、播种、施肥功能的玉米免耕播种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机施肥播种共用一个窄幅开沟器,化肥点施于两穴种子之间,可一次完成深松、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工序。生产试验表明,各项技术性能满足农业种植要求。本机被农业部选为全国首批推荐精少量播种机具。
1999, 15(1):78-81.
摘要:挂接装置是影响机组纵向行驶平顺性的重要因素。该文介绍了自行设计的具有缓冲减振元件的挂接装置,并通过试验研究了挂接装置刚度系数、阻尼系数、机组车速等因素对拖挂机组纵向行驶平顺性的影响规律。
1999, 15(1):82-85.
摘要:在对拖拉机驾驶室声学特性及噪声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隔声、减振、吸声和控制部分噪声源等综合降噪措施,取得了降低驾驶员耳旁噪声10.8dB(A)的良好效果
1999, 15(1):86-89.
摘要:该文提出一种检测溢流阀内泄漏量的新方法。提出应用气动量仪检测溢流阀液体泄漏量的理论依据。通过试验证实这种检测方法对于改进溢流阀的结构设计及制造工艺是一种准确、清晰的研究方法,对于溢流阀出厂试验时内泄漏量指标的在线测量是一种高效、省力、能耗低的方法。
1999, 15(1):90-94.
摘要:水分快速测定是蔬菜种子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在研究蔬菜种子的阻抗—频率特性和阻抗—水分特性的基础上,发现了蔬菜种子在无线电频域内的导电浴盆效应,提出了一种新的蔬菜种子水分快速测定方法,设计了宜于蔬菜种子水分快速检测的撮铲式水分测定仪器。实际应用表明,仪器的测量范围5%~20%,测量误差≤0.5%,重复性优于0.2%,可满足蔬菜种子的水分检测要求。
1999, 15(1):95-99.
摘要:分析了活塞结构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对X195型柴油机的活塞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采用了3种方案,并在原机上只换用活塞,其它条件不变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结果表明:进一步将原节能活塞的环数由4个减少为3个,将3道气环改为2道气环,并加大活塞顶部直径尺寸,改进补偿槽尺寸,同时将活塞裙部缩短,裙部的凹台形改变为锥形,可减少摩擦面积,改善润滑条件,有效地减少摩擦损失,使发动机的最大输出功率提高最大达4.57%,降低耗油率最大达9.34%。
1999, 15(1):100-104.
摘要:根据小型四轮拖拉机结构参数和其在旱地作业的状态进行了旱地驱动叶轮的设计,建立了轮缘外径、轮叶齿数、轮叶齿端曲线等方程,据此确定了泰山-12拖拉机旱地驱动叶轮主要参数,与胶轮进行性能对比,未耕地和已耕地作业时最大牵引功率分别提高25.4%和15.3%,最大牵引力分别提高37.5%和24%,齿形夹角150°的驱动叶轮较轮叶夹角120°的驱动叶轮最大牵引力提高24%。
1999, 15(1):105-108.
摘要:根据棉花、玉米机械化育苗、移栽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新的制钵工艺方案:覆土——打种坑——播种——压实成型——投出。该工艺制钵具有投资少,效率高且适于机械化制钵、育苗和移栽等特点。同时还对苗钵的尺寸、制钵材料及配比和钵体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提出了既满足棉花、玉米种植农艺要求,又适合机械化操作的最佳数值。采用该工艺制作的营养钵在田间试验中获得了良好的育苗移栽效果
1999, 15(1):109-112.
摘要:飘移性是衡量喷雾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风洞试验能够有效地控制喷雾条件,从而可对环境因素和使用参数对飘移性的影响进行更为系统的研究。该文通过对不同类型喷头的测试,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飘移性的影响程度和趋势,并对飘移雾滴在空间的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
1999, 15(1):113-117.
摘要:农业机器完好率是指农业机器的完好程度,它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机作业效益。该文利用价值工程原理研究农业机器完好率的经济性。引入效费比来反映农机作业效益,并提出了6种表示形式,而经济完好率是指效费比最大时的完好率。依据江苏黄海农场1991年到1997年农机管理的统计数据,采用高次多项式曲线拟合法对效费比与完好率进行拟合,求出了6种效费比形式下的经济完好率的最佳范围。大中型拖拉机完好率、总完好率的最佳值分别是96.4%~96.7%、96.7%~97.0%。该农场根据经济完好率来配备农机和编制作业计划,取得了最大的农机作业效益。
1999, 15(1):118-123.
摘要:对节水灌溉宏观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农业用水供需平衡出发论述了节水灌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为全面评价节水灌溉系统,提出了其技术内涵、标准体系、效益体系;指出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的指导方针及重点地区
1999, 15(1):124-128.
摘要:在考虑泾惠渠灌区各县区水资源、农业生产、渠系工程现状差异基础上,利用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和模糊技术研究该灌区地表、地下水联合优化调度模型,得出其丰、平、枯年水资源利用方案,并与现有用水方案比较分析,表明该研究结果切合实际,可操作性较好
1999, 15(1):129-134.
摘要:通过6年田间试验研究,探讨平衡施肥技术对旱地玉米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晋东豫西半湿润偏旱区,采用适宜的肥料品种、适宜的肥料用量、适宜的施肥时期以及适宜的施肥培肥方式方法,即采用平衡施肥技术有利于旱地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同时,可培肥土壤、保蓄土壤水分,促进旱地玉米对水分的充分利用
1999, 15(1):135-138.
摘要:泥沙的沉积会改变土壤表面特性、影响土壤的入渗特性。但目前对此问题仅是通过实验研究,未形成具有物理机制的计算土壤入渗过程的模型,不利于根据现代土壤物理方法描述浑水入渗过程。该文通过对浑水入渗特性和浑水入渗规律的分析,对现有的Green-Ampt入渗模式进行改进,将泥沙沉积对入渗的影响归结为对湿润锋平均吸力的影响。这样有利于利用现有清水入渗模式来计算浑水入渗过程。并且利用室内模拟实验资料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合理的。
1999, 15(1):139-143.
摘要:利用大田浑水间歇入渗试验资料,探讨了浑水间歇入渗特性及其减渗效果;研究了不同泥沙粒度组成对浑水连续和间歇入渗规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泥沙粒度组成对浑水入渗的影响主要取决小于0.01mm的物理性粘粒含量,且用物理性粘粒含量能较好反映浑水泥沙粒度组成对浑水入渗的影响
1999, 15(1):144-147.
摘要:根据微灌系统堵塞的因素及水质评价,结合我国微灌发展具体情况,系统地总结了堵塞的成因、影响要素和防治措施,提出了“水处理—设备改进—强化设计和管理”三拳并举的防堵观点。并针对国内微灌应用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堵方法和建议
1999, 15(1):148-152.
摘要:该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渣浆泵内汽蚀产生的原因,建立了汽蚀状态方程式,提出了渣浆泵汽蚀余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对渣浆泵汽蚀的研究和计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999, 15(1):159-163.
摘要:在介绍双层充气温室构造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和分析单层塑料温室和双层充气塑料温室的基本投资和长期运行费用,评价了双层充气温室的节能效果,提出了双层充气温室在我国的适宜发展地域,并对双层充气技术在玻璃温室上的应用及节能前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999, 15(1):164-168.
摘要:介绍了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开发的农村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组成;对系统,特别是气化炉的技术性能进行了评价,并给出相应的结论;对进一步改进系统性能的方向提出了建议。
1999, 15(1):169-172.
摘要:农村能源建设从节约能源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替代常规能源两个方面对减排SO2和CO2作出贡献。该文以国际通用的减排量计算方法为依据,在具体分析农村能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能源建设对减排SO2和CO2贡献的定量分析方法、计算公式和参数,并对1996年农村能源建设的环境效益进行了计算。此方法可为农村能源政策分析提供有益参考。
1999, 15(1):173-177.
摘要:将微机技术应用于地热开采井参数(温度、抽水量、水位)监测,通过现有电话网组成监测管理网络系统,提高地热源开采、管理的科学性和自动化水平,远程通讯使用普通电话拨号集成电路生成DTMF信号作为数据载体,插空使用现有电话线路,有效降低系统投资
1999, 15(1):178-182.
摘要:机械系统人机界面的优化匹配,空间几何位置是其主要因素之一,它的准确测量对产品设计、制造和改进都十分必要。该文将近影摄影测量、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用于人机界面空间几何位置的测量,实现了快捷、方便的非接触式测量。测量仪器采用普通民用摄像机和计算机系统。文中介绍了图像数字化过程和摄影测量的数学模型,给出其求解方法。并对变换误差进行了分析,通过试验确定线性拟合的误差修正模型,详细介绍了修正过程、外部三维控制场的设计和布置,编制了实用的计算机测量和识别软件,并给出了人机界面实验台的测量结果和识别误差。试验表明其测量误差小于2%,可满足一般工程测量的要求。
1999, 15(1):183-187.
摘要:根据液压系统的故障特点,应用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原理和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用Bor-landC++语言在计算机上开发了农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AMHSTES,它解决了故障诊断专家供不应求的矛盾。该系统采用了“规则+故障树”的知识表示方法,交互式知识获取形式,正向推理策略和不精确推理的CF模型,并备有诊断过程解释功能。能大大地提高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效率和准确率,是专家系统用于农机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1999, 15(1):188-191.
摘要:干旱作为自然灾害的一种,严重影响并限制着我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文主要研究利用遥感技术资料,基于GIS技术,通过作物缺水指数模型监测旱情的方法。在黄淮海平原进行的实时监测表明,各种形式的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此方法可用于平原旱灾实时动态监测。
1999, 15(1):192-196.
摘要:黄花梨的果形是分级的重要特征之一。利用机器视觉采集黄花梨图像,研究了不规则果品的形状描述方法,提出在黄花梨的分级过程中采用傅立叶变换与傅立叶反变换对来描述果形,开发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果形识别软件。研究发现该傅立叶描述子的前16个谐波的变化特性足以代表梨体的主要形状,采用傅立叶描述子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果形识别的精确率可达90%。而且只要有合适的训练对,该方法也可以用来对其它水果进行外形识别
1999, 15(1):197-200.
摘要:为提高出口水果品质,对黄花梨进行了机器视觉技术检测外形尺寸与表现状况的试验研究。通过确定图像处理窗口、利用Sobel算子和Hilditch细化边缘;确定形心点找出代表果径,试验检测结果表明,预测果径值与实际尺寸的相关系数可达0.96。对检测果面缺陷,提出利用红(R)、绿(G)色彩分量在坏损与非坏损交界处的突变,求出可疑点,再经区域增长定出整个受损面,试验对比表明该算法是精确的
1999, 15(1):201-204.
摘要:通过建立图像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及相关的农副产品图像数据库,实现对农副产品品质(表面颜色、形状、缺陷)的准确分级。使用该系统,对100个富士苹果进行质量分级,检测优等果准确率达到96%。对其它农副产品也可以通过建立其样本图像数据库,进行多种信息的综合分析与判断,实现对不同农产品品质的检测与分级。
1999, 15(1):205-209.
摘要:应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梨的碰压伤进行了检测,提出通过区域标记技术区别多处碰压伤。为提高碰压伤面积的测量精度,根据梨的外形及碰压伤的特征,建立了碰压伤面积测量的数学模型。实验表明,本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梨的多处碰压伤,大部分测量相对误差可控制在10%内。
1999, 15(1):210-213.
摘要:通过对扫仓搅龙中物料的运动分析,推导出保证搅龙高效输送谷物的基本条件,以及搅龙轴直径、螺距、螺旋升角等基本参数的计算式,从而得出适用于逆流烘干机的扫仓搅龙最佳结构参数。鉴于目前常用的变直径变螺距扫仓搅龙加工困难,研究了排粮后仍保持仓顶平整的等螺距的扫仓搅龙各叶片谷物输送量的分布曲线,提出了等螺距锥—直分段组合式螺旋结构。通过在5HPN型平床逆流干燥机上的应用表明,研究结果完全符合实际要求
1999, 15(1):214-218.
摘要:研究了饲料添加剂、预混料、全价料三个离散独立的配混系统各自特点及互联规律,提出用一台总线工控微机集中控制的模式。提出并实施了多任务分合式新的软件结构程式及计算机对空中落差自我学习新方法,解决了系统的精度与速度问题,减少了工程的设备及场地的投资,实现了生产的现代化科学管理。
1999, 15(1):223-226.
摘要:以甘薯为原料,采用少孢根霉AS3.4392与树状假丝酵母混合发酵工艺,在无筛板、带一块和带二块筛板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中发酵48h后的干基粗蛋白的含量分别为46.4%、47.1%、47.7%。试验结果表明,气升式生物反应器的发酵结果优于机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而带筛板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又优于不带筛板的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在氧传递性能考察中,发现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内加装筛板可以有效地强化氧传递
1999, 15(1):227-231.
摘要:该文以线性优化技术进行了山萸肉复合晶配料的优选研究,获取了科学的、合理的山萸肉复合晶配料、配比:山萸肉浓缩汁(62.2Brix)79%、沙棘浓缩汁(61.0Brix)6%、猕猴桃浓缩汁(69.8Brix)15%。
1999, 15(1):232-235.
摘要:开发生产国产液态CO2酒花浸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地进行了酒花浸膏的液态CO2萃取试验研究,通过啤酒发酵试验,研究并确认了在啤酒酿造中以自制酒花浸膏取代进口酒花浸膏的可行性结论。
1999, 15(1):241-243.
摘要:杂交水稻软盘育秧和大田直播需要每穴2粒的精密排种器。气吹式排种器性能好,但每穴只能播1粒。对圆锥形、椭圆锥形、方锥体形3种型孔利用腊制模型进行了对比试验,发现椭圆锥形型孔的排种均匀性优于其它2种,且当锥角为50°,喷嘴气流流量为10.40×10-4m3/s、型孔线速度为0.47m/s时,播种威优64稻种的效果最好。
1999, 15(1):246-247.
摘要:论述了一种液压综合试验台系统的设计及应用。该系统中增设的双向加载调试回路,不仅能够满足全液压转向器的测试要求,而且还可以测试其它需要双向加载的液压元件。也为各单位研制液压试验台提供了简捷实用的参考油路
1999, 15(1):248-250.
摘要:通过对单履带微型耕作机作业稳定性的受力分析和履带的磨损分析,探讨了该机存在的问题及其开发、应用和推广的可行性。
1999, 15(1):251-252.
摘要:用旋转粘度计对花生蛋白粉溶液的流变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花生蛋白浓度、pH、温度对其溶解性、粘度、起泡性、持水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pH在4.2~5.3范围内为其等电点,此时花生蛋白粉的溶解性、粘度、起泡性、持水性最低,在其两侧这些特性逐渐增强;随着温度升高花生蛋白粉的粘度、持水性下降,而起泡性增加;当温度超过70℃时,为花生蛋白溶液大幅度变性的临界温度,其溶解度显著下降,3%花生蛋白粉溶液的起泡性最高。花生蛋白粉的粘度随浓度增大而增大,为非牛顿型流体,具有剪切稀化现象
1999, 15(1):253-254.
摘要:(木奈)果实低温贮藏12d各处理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变化较小。贮藏24d各处理的细胞膜透性急剧增加,PPO活性亦急剧升高,氧化酚类物质而使其含量急剧下降,导致果肉发生褐变。贮藏36d各处理的PPO活性下降,膜透性仍继续增加。在整个贮藏过程中减压处理的PPO活性、酚类物质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变化最小,贮藏36d的果肉褐变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