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23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技术基础理论
    • 基于电导式传感器径流流速测量系统的试验研究

      2007, 23(2):1-5.

      摘要 (18339) HTML (0) PDF 0.00 Byte (73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研究中,坡面径流流速是径流计算、土壤侵蚀预报中不可缺少的水动力参数,目前尚无广泛应用的径流流速测量仪,研究快速的径流流速测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互相关理论,建立了基于虚拟仪器Lab VIEW的径流流速的测量系统,并采用自制的电导式传感器,研究了两传感器间距对测量系统的影响,测量了5个泥沙含量水平下的径流流速。结果表明:测量系统适用的泥沙含量范围为0~250 kg/m3,测量误差为4.5%;若以染料示踪法测量的流速作为标准值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测量误差为3.81%。

    • 基于GIS的区域雨水资源化潜力评价模型研究

      2007, 23(2):6-10.

      摘要 (1796) HTML (0) PDF 0.00 Byte (2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区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定量评价对于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决策、规划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系统分析了影响区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各个因子,确定定量评价区域雨水资源化潜力的各项指标,并运用GIS技术,集成多种来源、多种比例尺和多种类型的数据,建立区域雨水资源化潜力定量评价模型。评价模型对于黄土高原地区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 局部灌水方式对玉米不同根区土-根系统水分传导的影响

      2007, 23(2):11-16.

      摘要 (1246) HTML (0) PDF 0.00 Byte (1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管栽玉米进行分根实验,在均匀灌水、固定部分根区灌水和根系分区交替灌水3种方式下,分期测定两个1/2根区及整个根区的土-根系统总水分传导(简称水导)、单位根面积和单位根长水导,研究局部灌水方式对玉米不同根区土-根系统水分传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各阶段处理5 d和10 d时,总水导、单位根面积和单位根长水导一致表现为固定灌水和交替灌水的灌水区较之均匀灌水1/2根区均显著增大,说明局部灌水可以显著增强灌水区土-根系统水分传输的补偿效应。固定灌水时,灌水区水导始终显著大于非灌水区;交替灌水时,两个根区呈交替变化趋势。与固定灌水相比,交替灌水非灌水区的水分传导明显增大。因此,交替灌水能更好利用各部分根系资源以满足作物需水要求。

    • 夹砂层状土壤潜水蒸发特性及计算模型

      2007, 23(2):17-20.

      摘要 (8163) HTML (0) PDF 0.00 Byte (4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西北地区农田土壤常见的砂土夹层土壤结构,通过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浅层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夹砂层状土壤的潜水蒸发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砂层对水分蒸发既有促进也有抑制作用,相同厚度时潜水蒸发强度随砂层层位的升高以及级配的变差而降低。以砂层的相对层位和相对有效粒径作为砂层的量化指标,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层位和质地夹砂层土壤稳定蒸发强度的修正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该实验为定量研究夹砂层状土壤潜水蒸发提供了新思路。

    • 土壤含水率与土壤碱度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

      2007, 23(2):21-25.

      摘要 (1954) HTML (0) PDF 0.00 Byte (1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碱度是表征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两个重要参数。通过室内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研究了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碱度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试验处理采用5种土壤碱度(土壤可交换钠百分比ESP=0、5、10、20、40)和4种土壤质量含水率(0.05、0.10、0.20以及饱和含水率0.34)水平。试验结果显示,土壤黏聚力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基本上呈先增大后减小之趋势;当土壤含水率在0.10附近时黏聚力达到其最大值。土壤内摩擦角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线性减小。土壤碱度对土壤黏聚力的影响机理较为复杂,其影响效果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但土壤碱度对土壤内摩擦角的影响较小。土壤碱度对土壤抗剪强度的影响程度明显地小于土壤含水率对其的影响程度。

    • 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蒸散量和作物灌溉需水量的分析

      2007, 23(2):26-30.

      摘要 (1944) HTML (0) PDF 0.00 Byte (1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Penman-Montieth、Priestley-Taylor和FAO-24 Blaney-Criddle 3种方法计算了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并对计算结果和利用实际蒸散量计算的作物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enman-Montieth公式和FAO-24 Blaney-Criddle公式估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结果相近,而Priestley-Taylor方法结果偏低;在不同公式基础上计算的作物系数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Penman-Montieth公式为基础计算的作物系数比较合理,FAO-24 Blaney-Criddle计算的作物系数在4月到10月之间比较合理,Priestley-Taylor公式计算的作物系数偏高;在分析了多年作物系数的基础上,对不同水分年型下的作物需水量和灌溉需水量进行了计算,冬小麦和夏玉米季的灌溉需水量分别在270~400 mm和0~330 mm之间。

    • >农业水土工程
    • 微灌坡地双向毛管最佳支管位置遗传算法优化设计

      2007, 23(2):31-35.

      摘要 (1252) HTML (0) PDF 0.00 Byte (9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析微灌坡地双向毛管水力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双向毛管最佳支管位置的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数学模型,给出了优化算法,编制了优化设计程序。该模型与算法能确定最佳支管位置和毛管进口压力,计算出毛管上每个灌水器的压力、流量及特征值,使双向毛管上的平均灌水器流量等于灌水器设计流量,保证最大灌水均匀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与算法求解速度快、精度较高、可靠性强。

    • 非包膜缓释复合肥养分释放特性及小麦对养分的吸收

      2007, 23(2):36-41.

      摘要 (1420) HTML (0) PDF 0.00 Byte (1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土壤恒温培养模拟和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非包膜缓释复合肥(SRF)和普通复合肥(CCF)氮、磷、钾养分在土壤中的释放特性与小麦吸收氮、磷、钾养分的关系,以评价其在“土壤-作物”体系中的适应性。结果表明,非包膜缓释复合肥在土壤中氮、磷、钾养分的缓释能力优于普通复合肥,且各养分释放量以氮>钾>磷,与小麦的需肥特性相一致。盆栽小麦生育前期吸收普通复合肥的养分多于非包膜缓释复合肥,中、后期则相反,显示非包膜缓释复合肥的养分释放规律较普通复合肥能更好地符合小麦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与普通复合肥料相比,非包膜缓释复合肥肥效更好,分别提高小麦地上部、地下部、籽粒和总产量18.0%、7.55%、12.4%、14.9%;分别提高氮、磷、钾养分表观利用率23.6%,15.4%和63.7%。两种复合肥的3种养分累积释放量和小麦累积吸收量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均可用三次回归方程表征(r=0.9285**~0.9968**),非包膜缓释复合肥氮素养分释放的拟合度高于普通复合肥,非包膜缓释复合肥的作物适应性更优。

    • 基于GIS技术的北京通州区灌区生态需水研究

      2007, 23(2):42-47.

      摘要 (1297) HTML (0) PDF 0.00 Byte (1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需水是区域需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灌区生态需水是维持灌溉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对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北京市通州区生态系统进行了分类,确定了不同生态系统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2003年通州区生态需水量为45.33×106 m3/a,生态、生活和生产需水量是可供水资源量的1.23倍,用水矛盾较为突出。在采用节水、开发新水源和区外引水等措施后,2010年和2020年研究区的生态、生活和生产需水基本可以得到满足,实现区域水资源的供需平衡。该文研究结果为通州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了科学依据。

    • 土壤耕作及秸秆还田对冬小麦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2007, 23(2):48-53.

      摘要 (2462) HTML (0) PDF 0.00 Byte (1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文研究了土壤耕作、秸秆还田两项技术措施及其交互效应对冬小麦群体发育动态、冬小麦产量形成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常规耕作、免耕、耙耕、深松4种土壤耕作技术与无秸秆还田、秸秆全量粉碎还田两种秸秆还田量构成8个处理,并对不同处理中冬小麦生长发育动态及产量形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耕作处理对冬小麦出苗率、群体动态、产量构成有显著影响,免耕小麦出苗率仅60.2%,群体过小,产量显著低于常规耕作;耙耕、深松在与常规耕作相同播量下能形成适宜的群体,且穗粒数、千粒重均高于常规耕作,分别比常规耕作增产8.15%和6.91%;经作用力分析,耕作措施是影响冬小麦群体结构与产量构成的最重要因素,作用力大于秸秆及秸秆×耕作交互效应。

    • 传统和优化水氮管理对蔬菜地土壤氮素损失与利用效率的影响

      2007, 23(2):54-59.

      摘要 (1478) HTML (0) PDF 0.00 Byte (10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3年田间定位试验利用氮素平衡方程模拟了传统水氮管理和优化水氮管理下连作蔬菜地土壤无机态氮含量的变化,分析了两种水氮管理对土壤氮素损失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水氮管理下花椰菜、苋菜和菠菜生长期内土壤平均(2年或3年)氮素损失量(氨挥发、反硝化和硝态氮淋洗的总和)只有传统水氮管理下花椰菜、苋菜和菠菜生长期内土壤平均氮素损失量的9%、8%和18%;氮素利用效率是传统水氮管理下各蔬菜氮素利用效率的2.3倍、3.2倍、1.7倍,而两处理间蔬菜平均产量并无显著差异。

    •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不同地貌类型土壤盐分累积变化

      2007, 23(2):60-64.

      摘要 (2287) HTML (0) PDF 0.00 Byte (1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详细分析干旱荒漠区土壤盐分长期累积变化的区域差异,以玛纳斯河流域为例,选择冲积洪积扇、冲积平原和干三角洲3种主要地貌类型,通过取样、典型调查等方法讨论其土壤盐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位于山前冲洪积扇缘以上部位是最稳定的地区,地下水位低,基本不存在盐碱化问题。相比之下,冲积洪积扇缘部分地区由于普遍较高的地下水位和地下水矿化度,短期内仍将处于持续积盐状态。冲积平原部位表土虽明显脱盐,但由于底土含盐量高,且部分地段地下潜水埋深上升至临界深度以下,仍处于脱盐不稳定或脱盐积盐反复型状态。干三角洲部位经过多年的开垦,地下水位出现上升,随着深层盐分上移,也将导致土壤盐渍化发生。分析认为冲洪积扇缘、冲积平原和干三角洲部位部分地区将来土壤盐渍化威胁依然很大。该研究将为区域土壤盐渍化治理提供依据。

    • 基于分形理论的干旱区绿洲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2007, 23(2):65-70.

      摘要 (1434) HTML (0) PDF 0.00 Byte (1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干旱区典型绿洲新疆于田县为研究区,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分形理论的基础上,计算了于田县1976、1989、1999和2001年耕地资源的分维值D、稳定性指数SI和分维变ΔD,并根据其值的物理意义,对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根据历年统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引起绿洲耕地数量时空变化的11个驱动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农业科技进步和水土资源限制是影响耕地数量26年动态变化的主成分,其研究对干旱区农业绿洲耕地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离子交换树脂膜测定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变化

      2007, 23(2):71-76.

      摘要 (1255) HTML (0) PDF 0.00 Byte (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25℃恒温培养条件下,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膜(IERM)连续提取法研究了不同肥料(尿素、氯化钾、磷酸二氢钙、缓释复合肥)养分(氮、磷、钾)在土壤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几种肥料养分释放速率各异,缓释复合肥氮、磷养分释放在前期(28 d)释放较慢。用该方法提取肥料养分(N、P、K)在土壤中的释放累积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用Elovich、双常数、一级扩散、抛物线扩散4种动力学方程来描述二者的关系,拟合度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r=0.863**~0.999**)。用该法测定肥料在土壤中释放养分的变化特性与用其测定的土壤本身养分的变化特性相似。从而提出了离子交换树脂膜法作为一种评价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变化特性的较理想方法的可能性。

    • 基于遥感影像的露天煤矿区土地特征信息及分类研究

      2007, 23(2):77-82.

      摘要 (1703) HTML (0) PDF 0.00 Byte (1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研究利用Landsat TM数据,以安太堡大型露天煤矿为例,在对地物光谱特征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大型露天矿区土地剧烈扰动下不同地物特征提取模型,提取了安太堡露天矿区植被高覆盖区、植被低覆盖区、剥离堆垫区、采煤运煤区及边坡区等不同地物信息。采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提取植被低覆盖区与植被高覆盖区信息,采用(TM4-TM5)>0提取植被高覆盖区信息并与NDVI进行了比较,采用TM4<40提取采煤运煤区信息,采用TM4/TM7在0.99~1.01范围来提取边坡区信息, 并统计计算了各类地物所占面积和分布情况。对研究区TM影像进行主成分分析,剥离堆垫区、采煤运煤区和边坡区等反映矿区扰动特征的信息主要由第1主成分反映,植被低覆盖区和高覆盖区等反映矿区植被覆盖特征的信息主要由第2主成分反映,两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到97.16%,并利用扰动特征和植被特征对研究区地物进行了分类。该技术与方法为露天矿地物变化动态监测以及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均提供了准确数据支持。

    • 微咸水滴灌条件下不同盐分离子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

      2007, 23(2):83-87.

      摘要 (1323) HTML (0) PDF 0.00 Byte (9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微咸水滴灌条件下不同盐分离子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试验采用5个水平的微咸水灌溉处理:电导率分别为1.1 dS/m(K1),2.2 dS/m(K2),2.9 dS/m(K3),3.5 dS/m(K4)和4.2 dS/m(K5),重复3次,按随机区组布置。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各种盐分离子的迁移速度与分布特性不同,Ca2+、Mg2+与SO2-4易于被灌溉水分淋洗,主要分布在湿润体外围,而HCO-3、Na+与Cl-主要分布在湿润体内部。生育期内土壤剖面上的平均盐分含量没有增加,但对土壤结构与作物有重要影响,Cl-、Na+、HCO-3有增加的趋势。

    • 水质及流量对盐碱土滴灌湿润锋运移影响的室内试验研究

      2007, 23(2):88-91.

      摘要 (1160) HTML (0) PDF 0.00 Byte (1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15°扇柱体有机玻璃土槽,研究了不同水质和滴头流量对盐碱土湿润锋运动的影响。试验所采用水的钠吸附比(SAR)分别为2和20,水的含盐浓度(C)分别为80、20 mmol/L和蒸馏水,滴头流量分别为2、3.4和8 L/h。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的二维湿润锋边界形状近似半椭圆形;在相同水质情况下,水平湿润距离和垂直湿润距离均随滴头流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灌水量的情况下,滴头流量的增加有利于水分水平方向的发展,不利于垂直方向的发展;用蒸馏水灌溉时,水平湿润距离明显高于其他含盐水灌溉的情况,垂直湿润距离明显小于其他含盐水灌溉的情况;不同浓度含盐水滴灌时对湿润锋的影响不明显;湿润锋的宽深比随着灌溉时间的持续而减小。

    • 循环率对一维间歇入渗土壤水、氮运移分布影响的室内试验

      2007, 23(2):92-96.

      摘要 (1213) HTML (0) PDF 0.00 Byte (9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循环率r的大小直接影响间歇入渗土壤致密层的发育程度,进而影响其减小土壤入渗率和田面糙率的作用。该文在室内模拟了地下水位为70.00 cm的非饱和土壤、灌施条件下的垂直一维间歇入渗过程,重点研究了循环率对肥液(KNO3溶液)间歇入渗的减渗性和土壤中入渗水、硝态氮的运移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减小循环率可使肥液间歇入渗表土致密层发育更加成熟,减渗作用明显增强,同时入渗水分、硝态氮分布于更浅层土壤中,减弱土壤硝态氮的淋失趋势。

    • >读者.作者.编者
    • 更正启示

      2007, 23(2):96-96.

      摘要 (1298) HTML (0) PDF 0.00 Byte (8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农业装备工程与机械化
    • 苜蓿不同部位干燥和质量特性研究(英文)

      2007, 23(2):97-101.

      摘要 (1391) HTML (0) PDF 0.00 Byte (1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几种干燥条件(干燥温度:100~200℃,表现速度:0.15~0.45m/s)对苜蓿各部位的干燥特性和品质指标的影响规律。收割后的苜蓿被分成茎秆、压扁茎秆、带叶的压扁茎秆和叶片。苜蓿的品质指标包括茎叶水分差异、粗蛋白质和粗纤维。随着干燥温度和表现速度的增加,苜蓿的干燥速度也增加,其中叶片干燥速度最高,未压扁的茎秆速度最低,并且叶片和茎秆的水分差异也增大。当干燥温度低于160℃时,苜蓿叶片中的蛋白质没有显著变化,同时绿度(同时表现速度不大于0.3 m/s)增加。在本研究中,干燥温度为160℃和表现速度0.3 m/s的干燥条件可以同时保证干燥速度和干燥后的苜蓿品质。

    • 水果破碎机输送建压机理研究

      2007, 23(2):102-106.

      摘要 (3898) HTML (0) PDF 0.00 Byte (10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文对水果破碎机输送建压过程中的物料进行了运动和受力分析,应用球向量函数建立物料在输送建压过程中的数学模型,求出了物料的相对速度和轴向速度,解出螺旋轴所承受的扭矩,并运用Matlab软件绘制各参数对物料轴向速度和螺旋轴扭矩的影响曲线,分析其运动规律。为水果破碎机的工作参数和结构设计参数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螺旋输送建压机构的工作参数和结构设计参数提供理论参考。

    • 使用因素对多缸内燃机主轴承润滑的影响

      2007, 23(2):107-111.

      摘要 (1237) HTML (0) PDF 0.00 Byte (7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某多缸内燃机滑动主轴承的热流体动力润滑(THD)计算分析表明,除设计因素外,实际使用因素也对主轴承的润滑状况产生不良影响。通过对主轴承轴心轨迹和最小油膜厚度(MOFT)的计算分析发现,内燃机超负荷运行,主轴颈与轴瓦间隙过大,过热及冷机加载等因素不利于主轴承流体动力润滑膜的形成,并加速主轴承的摩擦和磨损。

    • 遥测系统在玉米秸秆粉碎功耗田间测试中的应用

      2007, 23(2):112-116.

      摘要 (1719) HTML (0) PDF 0.00 Byte (1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弄清玉米收获时,茎秆粉碎功耗与秸秆含水率、喂入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玉米联合收获机配套动力选择提供准确的田间试验依据,利用无线网络遥测系统对4YW-2型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粉碎部件的作业功耗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当玉米秸秆含水率为79.63%、喂入量在1.91 kg/s时,粉碎功耗峰值达12.04 kW,约占所配输出动力的54%。同时发现玉米秸秆含水率对秸秆粉碎功耗的影响较大且随着含水率的增加,粉碎功耗明显增加。田间测试证明无线网络遥测系统安全方便。

    • 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喷头配置方法及其数学模型

      2007, 23(2):117-121.

      摘要 (1448) HTML (0) PDF 0.00 Byte (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结构尺寸为约束条件,以单位时间灌水深度和机组运行角速度为初始参数,对喷头配置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喷头配置数学模型,并开发出喷头配置软件。利用该方法和数学模型可确定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的最佳喷头配置方案,同时得出与该方案相匹配的机组入机流量和入机压力。该喷头配置模型和软件通用性强,可方便地用于各种长度的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对于提高中心支轴式喷灌机的灌水均匀度,发挥机组及配套水泵的最佳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 往复式排种器用于谷子精密播种机的初探

      2007, 23(2):122-127.

      摘要 (1464) HTML (0) PDF 0.00 Byte (1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取代谷子生产传统耕作方法中的间苗劳动,作者创新设计了往复式排种器应用在谷子精密播种机上。经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试验的初步探索认为,在精密播种机上使用往复式排种器,可以很好地实现谷子的定植、定株精密单粒播种,从而取消了谷子间苗的手工劳动,为谷子生产推广创造了良好条件,为谷子精密播种机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带来广阔前景。

    • 粗纤维饲料粒度评价装置的试验研究

      2007, 23(2):128-131.

      摘要 (1136) HTML (0) PDF 0.00 Byte (8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文对应用震动筛分法进行粗纤维饲料的粒度评价进行了研究,对可能应用的4种筛组进行了具体的试验。提出了评价颗粒分布均匀性的分布绝对误差的指标,并筛选出最优的颗粒分离筛组——方框冲孔筛组,此筛组按试验研究得出最佳的参数组合为:充满系数0.4~0.6(对全混合日粮充满系数可达0.9~0.95),筛分时间2~5 min。

    • 汽车液压动力转向器在阶梯路面激励下的试验研究

      2007, 23(2):132-134.

      摘要 (1512) HTML (0) PDF 0.00 Byte (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汽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在前轮冲击载荷输入下的响应,该文进行了汽车液压动力转向器在阶梯路面激励下试验。着重分析了在阶梯路面上汽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在方向盘脱手和未脱手的两种工况下方向盘转角特性、方向盘转矩特性和转向动力缸的压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液压动力转向器能够很好的吸收来自路面的激励。该研究方法和结果也可为具有液压动力转向的轮式拖拉机越埂、越障等情况提供参考。

    • 电弧喷涂3Cr13修复齿轮泵轴试验研究

      2007, 23(2):135-138.

      摘要 (1480) HTML (0) PDF 0.00 Byte (10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获得性能优良的3Cr13电弧喷涂层,采用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研究了电弧喷涂工艺参数对3Cr13涂层结合强度和耐磨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涂层结合强度的工艺参数主次排列为喷涂电流、喷涂气压和喷涂距离,而影响涂层耐磨性的工艺参数主次排列为喷涂电流、喷涂距离和喷涂气压。考虑试验因素对结合强度和耐磨性影响程度的大小以及它们在涂层使用中所起作用的重要程度,优化的3Cr13电弧喷涂工艺规范为喷涂电压35 V;喷涂电流180 A;喷涂距离180 mm;喷涂气压0.6 MPa。齿轮泵轴修复实践表明,优化的电喷涂工艺规范用于修复齿轮泵磨损件是可行的。

    • >农业信息与电气技术
    • 不同尺度冬小麦氮素遥感监测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2007, 23(2):139-144.

      摘要 (1807) HTML (0) PDF 0.00 Byte (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文以航空影像、地面冠层光谱数据及同步观测的植被生化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冬小麦冠层氮素监测的遥感方法。该方法应用于Lukina变量施肥模型,研究了基于遥感影像变量施肥量的计算方法。为实现以上目标,首先采用矩匹配和反射率转换方法,对获取的机载实用模块化成像光谱仪(OMIS)影像进行辐射校正;然后结合航拍相片及地面高精度差分GPS定位点坐标对高光谱影像进行几何校正。以预处理后的反射率影像和冠层光谱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倒高斯模型拟合冬小麦红边光谱曲线,并构建红谷位置、红边位置和红边宽度等光谱特征参量。通过对红边光谱特征量和实测氮素进行统计分析,寻找相关性显著、拟合误差小的最佳光谱特征量,并用于预测冬小麦冠层的氮素含量。统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拟合曲线和图像反射率曲线面积差和实测的氮素含量有最高的相关性,且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最后,把该氮素预测方法集成到Lukina变量施肥模型中,结合反射率影像数据生成变量施肥处方图。文中探讨的最佳氮素预测方法改善了氮素预测的精度;基于影像的面状信息获取技术克服了点状信息的不足,使变量施肥技术更利于实用和推广。

    • 基于小波变换的Wiener滤波方法在农产品图像去噪中的应用

      2007, 23(2):145-150.

      摘要 (1398) HTML (0) PDF 0.00 Byte (1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产品图像的去噪是农产品图像处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为了更有效地去除农产品图像中的噪声。受二维离散Wiener滤波器计算方法的启发,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Wiener滤波方法。该方法采用小波变换和Wiener滤波相结合的方法,具有稀疏性、多分辨率、去相关性、选基灵活性和在MSE意义上对图像进行最优估计的优点。该方法首先对含噪农产品图像ano做第一次小波变换得到低频图像a1和水平、垂直和对角三方向的高频图像 hd1、vd1及dd1;其次对低频图像a1做Wiener滤波得到a1w,再对3个高频图像分别做Wiener滤波并合成得到g1w ;接着对低频的a1w和高频g1w做小波逆变换,得到滤波图像“a1w+g1w”。同时,考虑到噪声主要在高频部分,所以直接把低频的a1和高频g1w做小波逆变换,得到滤波图像“a1+g1w”。这是对含噪图像ano做第1次小波变换的情况,其第2次、第3次及第4次变换的情况与此类似。这样可以得到许多滤波图像,然后根据图像信噪比PSNR和视觉效果,最终确定去噪效果最好的农产品图像。该方法应用于红枣、小麦杂草等农产品图像的去噪中,结果PSNR为158.23(视觉效果清晰),好于邻域平均法(PSNR 为154.14)、中值滤波法(PSNR 为155.82)、数学形态学(PSNR为154.07,视觉效果偏黑)、高斯滤波法(PSNR为153.79,视觉效果太黑)、直接维纳去噪(PSNR为154.14)和小波去噪(PSNR为158.18)等多种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的Wiener滤波方法应用于农产品图像去噪具有信噪比高、视觉效果好等优点;基于小波变换的Wiener滤波方法用于农产品图像去噪是有效的、可行的。

    • 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雪花梨品质无损检测

      2007, 23(2):151-155.

      摘要 (2249) HTML (0) PDF 0.00 Byte (1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对雪花梨品质进行无损检测的可行性,研究了利用高光谱图像系统提取雪花梨中糖和水的光谱响应和形态特征参数,获取样品含糖量和含水率的敏感水分吸收光谱带,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雪花梨含糖量和含水率预测模型及利用投影图像面积预测雪花梨鲜重。结果表明,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对雪花梨品质进行无损检测是可行的。雪花梨含糖量预测值和实际值间相关系数R为0.996,误差平均值为0.5°Brix;含水率预测值和实际值间相关系数R为0.94,相对误差平均值为0.62%;鲜重预测值和实际值间相关系数R为0.93。

    • 斑潜蝇虫害叶片受害程度对其近红外反射光谱的影响

      2007, 23(2):156-159.

      摘要 (1174) HTML (0) PDF 0.00 Byte (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实现作物虫害自动监测的方法,采用图像处理和光谱分析技术,测定了斑潜蝇虫害叶片的近红外反射光谱,计算了虫害叶片的破损率,对其破损率和干鲜比与近红外分光反射率的关系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某些波段,叶片的破损率和干鲜比均与近红外分光反射率有较好的相关性。叶片的干鲜比与近红外分光反射率关系的决定系数:黄瓜为R2=0.79(在1452 nm),番茄为R2=0.70(在1450 nm)。叶片的破损率与近红外分光反射率关系的决定系数,黄瓜为R2>0.81(在1436~1468 nm),番茄为R2>0.69(在1436~1466 nm)。试验和分析结果证明斑潜蝇虫害叶片的虫害程度能很好地被近红外光谱信息反映。

    • 全国农作物叶面积指数遥感估算方法

      2007, 23(2):160-167.

      摘要 (2202) HTML (0) PDF 0.00 Byte (12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对农作物叶面积指数LAI的遥感估算研究多是针对单一作物或是作物种植结构单一的区域,该文运用大尺度农作物叶面积指数的遥感估算方法,在像元尺度上对4个代表性实验站的LAI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后,得到4种代表性作物种植结构的LAI估算模型,然后结合全国农作物种植结构数据对模型外推,建立了一个全国尺度的遥感模型,并估算了全国作物LAI。该文使用“863”项目山东遥感应用综合试验中的作物LAI观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其它估算模型达到了较高的精度,最大相对误差为39%,平均的相对误差为19%。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已经在“中国农情遥感速报”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重力场流分离结合图像处理测定小麦粉粒径的研究

      2007, 23(2):168-172.

      摘要 (1300) HTML (0) PDF 0.00 Byte (1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小麦粉颗粒大小的测量问题,首先利用重力场流分离方法对小麦粉进行了分离。在分离基础上利用图像处理方法完成了对小麦粉粒径的测量。经重力场分离后,小麦粉样本被分为颗粒大小相近的3部分。试验中使用光学显微镜及CCD摄像头评定分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样本小麦粉的粒径主要分布范围在17.0~18.5、6.7~8.0、2~3.5 μm三个尺寸段内。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小麦粉的特性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

    • 全国土壤水分及作物长势地面监测体系的初步构想

      2007, 23(2):173-176.

      摘要 (1573) HTML (0) PDF 0.00 Byte (1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水分和作物长势监测是农情监测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水分含量直接影响着作物生长,作物长势的好坏与作物产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该文从应用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自然环境及作物布局等区域特征,进行监测样点布设,明确了监测内容及评价指标,并构建网络信息化平台,建立大尺度的地面土壤水分及作物长势监测系统,实现数据网络化管理,同时结合遥感信息进行综合应用,及时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 >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 纤维素超低酸水解产物的分析

      2007, 23(2):177-182.

      摘要 (1830) HTML (0) PDF 0.00 Byte (1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水解为人类提供乙醇等能源、化工产品的重要性,该文以定量滤纸模拟生物质的主要组分-纤维素,以其超低酸水解试验得到的最佳工况下液体产物和固体残渣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结合KS-802糖柱对产物质中糖的种类进行了划分,以GC-MS对副产物进行定性,并通过扫描电镜(SEM)及热重和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对固体残渣作了从表观到内部的研究,发现纤维素超低酸水解主要生成纤维四糖、三糖和二糖等低聚糖和葡萄糖及果糖,反应副产物有糠醛、羟甲基糠醛、乙酰丙酸及一些小分子酮、醛类和酸类极性化合物,水解残渣已完全改变了原始形貌,热裂解活性增强,残留物中碳和灰分含量有较大增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探讨了纤维素超低酸水解的反应途径,为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水解技术的规模化利用打下基础。

    • 皂脚制备生物柴油的试验研究

      2007, 23(2):183-187.

      摘要 (1666) HTML (0) PDF 0.00 Byte (1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食用油生产过程中均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皂脚(又称油泥),为解决皂脚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问题,该文以皂脚为原料进行制备生物柴油的试验分析。提出了皂脚经循环气相酯化—水蒸气蒸馏制备生物柴油的方法和工艺流程,探讨解决制备过程中酯化反应的连续带水和反应快速进行的问题,得到优化工艺参数。试验装置主要由气相酯化反应器、甲醇气化器、粗生物柴油精馏器和油水分离器等组成。研究结果表明,酯化反应温度为(100±5)℃,皂脚质量0.5%~0.8%的硫酸或3%~4%的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甲醇蒸气通入速度6 L/min,反应时间90~120 min,生物柴油精馏器的液相温度为160~220℃,气相温度为120~190℃,水蒸气温度为(100±5)℃,水蒸气通入量为5 L/min,能使皂脚制备生物柴油的转化率达99%以上,产品品质指标基本达到美国的ASTM生物柴油标准,并与中国的0#柴油接近。

    • 预处理甜高粱茎秆残渣的热解动力学研究

      2007, 23(2):188-194.

      摘要 (1382) HTML (0) PDF 0.00 Byte (8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热重法对甜高粱茎秆残渣四个样品(原生物质、盐酸酸洗、3%氯化钾加入及10%氯化钾加入)的热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个样品的热解可分为4个阶段,随着升温速率的提高,主反应区热重曲线和微分热重曲线都向高温方向移动,热解最大速率以及相对应的温度随之提高;盐酸酸洗有利于挥发分的生成,一定量氯化钾的参与可以提高炭产量。Satava机理函数推断法得出原生物质和氯化钾加入的甜高粱茎秆残渣热解符合Zhuralev-Lesakin-Tempelman方程-三维扩散;酸洗甜高粱茎秆残渣热解符合Valensi方程-二维扩散,圆柱形对称。

    • 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007, 23(2):195-200.

      摘要 (1555) HTML (0) PDF 0.00 Byte (1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自制大气压等离子体装置对黄瓜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电压的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5610~7310 V电压范围内,等离子体处理对种子的影响较明显,与对照相比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及活力指数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8.22%~52.94%、2.21%~9.55%、5.37%~35.32%、4.72%~104.72%,种子α-淀粉酶活性提高,电导率降低。同时等离子体处理也提高了幼苗的出苗速度,幼苗株高、茎粗、地上部鲜(干)质量、地下部鲜(干)质量、根体积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幼苗的根活力、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比对照提高15.96%~34.37%、4.09%~27.04%、4.24%~16.58%。从本试验研究结果看,6290 V和6630 V电压处理效果较佳。

    • 北京南宫静态堆肥隧道仓不同区间的垃圾堆肥腐熟度模糊评价

      2007, 23(2):201-206.

      摘要 (1483) HTML (0) PDF 0.00 Byte (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南宫堆肥厂27 m长的静态高温堆肥发酵隧道仓为研究对象,对其10个不同区间的垃圾堆肥腐熟度进行分析并进行了模糊评价。结果表明:经过14d的高温静态发酵,10个区间的垃圾堆肥物理组分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垃圾堆肥含水率均未达到一次发酵结束时的要求;从电导率、pH值、E4/E6、固相C/N、GI等指标来看,10个区间的垃圾堆肥均达到了基本腐熟。模糊评价结果表明:南宫堆肥厂的堆肥隧道仓中,各区间垃圾堆肥的腐熟程度并不一致:隧道仓第6区间(13.5~16.2 m)的垃圾堆肥腐熟程度最好;第1区间(0~2.7 m)、第9区间(21.6~24.3 m)、第10区间(24.3~27 m)垃圾堆肥腐熟程度最差;其他区间的垃圾堆肥腐熟度居中。

    • >农产品加工工程
    • 花魔芋和白魔芋褐变机理及褐变抑制研究

      2007, 23(2):207-212.

      摘要 (2059) HTML (0) PDF 0.00 Byte (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文通过研究花魔芋和白魔芋球茎中酚类物质含量、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褐变底物和干燥脱水过程中褐变的机理,探讨了无公害酶促褐变抑制剂植酸、抗坏血酸、柠檬酸、L-半胱氨酸对魔芋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从11月至次年1月,白魔芋球茎的总酚含量始终高于花魔芋,花魔芋的PPO活力始终强于白魔芋,白魔芋的褐变强度始终弱于花魔芋的褐变强度,褐变强度跟魔芋球茎PPO活力呈正相关。引起魔芋褐变的主要底物可能是多巴胺。引起白魔芋和花魔芋褐变的酶均为多酚氧化酶。对白魔芋采用0.01% L-半胱氨酸单因子抑制剂浸泡5 min,并在60℃下烘烤,所得白魔芋干片颜色白,效果最好。对花魔芋采用0.15% L-半胱氨酸+1%柠檬酸+1%植酸+0.01%抗坏血酸组合抑制剂浸泡5 min,并在60℃下烘烤,所得魔芋干片颜色白,效果最好。

    • 微波辅助提取多穗柯嫩叶黄酮工艺研究

      2007, 23(2):213-217.

      摘要 (1693) HTML (0) PDF 0.00 Byte (10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研究比较了微波辅助水提(MW)、微波辅助氢氧化钙溶液提取(MCW)、水提(W)、氢氧化钙溶液提取(CW)、乙醇回流(E)和甲醇回流(Me)等工艺提取多穗柯黄酮的效果,用正交设计筛选MCW工艺条件,并对材料预煮与微波处理时间的关系、氢氧化钙溶液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MCW提取效果明显优于W、CW、MW和E或Me;材料预煮和适当的氢氧化钙浓度可以明显提高MCW黄酮提取效果;研究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2%氢氧化钙水溶液,固液比1∶12,预煮时间5 min,高档功率微波处理25 min。此工艺提取率达到96%,提取物黄酮含量达到37%,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提取多穗柯黄酮工艺。

    • 不同参数超临界CO2处理对乳酸菌活性的影响

      2007, 23(2):218-222.

      摘要 (1838) HTML (0) PDF 0.00 Byte (13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超临界CO2作为非水相介质在生化反应工程中的作用,有必要考察超临界CO2处理对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本文以乳酸杆菌为试验菌种,进行了该菌在不同参数超临界CO2处理对菌体生长曲线、耐渗透压能力、耐酸能力、抑菌能力、降解胆固醇能力等活性指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当提高超临界CO2压强或延长超临界CO2处理时间,乳酸杆菌的活性指标会发生如下变化:生长曲线的最大菌体浓度降低,但菌体的生长速率差异不大;菌体的耐渗透能力、耐酸能力降低;所得的抑菌圈比较明显,但抑菌圈直径减小;平均胆固醇降解率降低,而且长时间处理对降解效果的影响比高压强处理的明显。因此,在工程应用中需要研究一定的弥补措施。

    • 海鳗盐渍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

      2007, 23(2):223-228.

      摘要 (1265) HTML (0) PDF 0.00 Byte (8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文通过对盐渍过程海鳗肌肉中的食盐、水分、质量和密度的变化来研究氯化钠扩散动力学和热力学,以期了解海鳗盐渍过程的基本机制。结果表明,鱼体体积变化与水分失去,水分失去与食盐获得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994。水分失去和食盐获得随着时间变化的拟合相关系数都为0.992,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62%和4.87%,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与实验数据相吻合。动力学预示的鱼体体积、水分和食盐含量变化,可作为确定腌制时间的依据。热力学研究表明,盐的扩散系数是温度和初始盐渍浓度的函数,活化能的大小表示了温度对扩散过程的影响,活化能随着初始盐渍浓度增加而减小。当鱼体盐浓度较小时,温度是加速腌制的重要因素。

    • 猕猴桃酒酿造工艺参数优化及其香气成分分析

      2007, 23(2):229-232.

      摘要 (2877) HTML (0) PDF 0.00 Byte (1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考察了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接种量对酿造猕猴桃酒品质的影响,得出了猕猴桃酒质量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和接种量对猕猴桃酒质量的影响极为显著(p<0.01);主因子效应为发酵温度>发酵液初始pH值>接种量。猕猴桃酒酿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20℃,接种量10.3%,pH值3.6;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猕猴桃酒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猕猴桃酒中酯类、醇类、酸类和醛酮类香气与工艺参数间的回归模型。

    • 苹果酒酵母融合子W1发酵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

      2007, 23(2):233-238.

      摘要 (1514) HTML (0) PDF 0.00 Byte (1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文利用所构建的苹果酒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以评判结果为目标,采用响应界面法研究了苹果酒发酵的规律,建立了优质苹果酒发酵的二次多项式数学模型,同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考察了接种量、初始pH值和发酵温度对苹果酒品质的影响,优化出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接种量5.33%、初始pH值3.37、发酵温度22.14℃。

    • 猪宰后肌肉中钙激活蛋白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2007, 23(2):239-243.

      摘要 (1372) HTML (0) PDF 0.00 Byte (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文研究杂种野猪和本地白猪屠宰后,肌肉中钙激活蛋白酶系的活性变化,同时,对肌肉的全蛋白提取液作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杂种野猪肉的钙激活蛋白酶活性较高,但表现酶活性的自溶率变化在早期较慢;电泳图谱可看到,杂种野猪蛋白降解较慢,在宰后冷藏40 h的电泳图可看到小分子物质降解较少。

    • 枇杷叶植物饮料悬浮稳定性和口味的优化

      2007, 23(2):244-248.

      摘要 (1730) HTML (0) PDF 0.00 Byte (1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引用流变学原理改善枇杷叶植物饮料悬浮稳定性,以正交试验方案优化了辅料配方,制成口味优良的饮料。结果表明:澄清的枇杷叶水提液是一个复杂的多分散相系统,所含粒子颗粒(固相)大小、分散相介质(液相)粘度以及固液两相间的密度差是影响悬浮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依Stokes定律进行改良可有效提高稳定性。枇杷叶植物饮料的口味配方为澄清的枇杷叶水提液用量70%,蔗糖6%,蜂蜜2.4%,柠檬酸0.4%,复合稠化剂0.15%,产品中含黄酮类化合物0.858~0.987 mg/L,氨基酸108~115 mg/L,可溶性糖210~230 mg/L。

    • 条斑紫菜藻红蛋白纯化方法的研究

      2007, 23(2):249-253.

      摘要 (1393) HTML (0) PDF 0.00 Byte (8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决目前藻红蛋白纯化方法过于复杂,处理量小等问题,采用“盐析→超滤→HA柱层析或DEAE-52柱层析”的工艺路线,建立了一种简化而高效的条斑紫菜藻红蛋白纯化方法。结果显示:1)对藻红蛋白纯度(以OD561/OD280表示)为0.365的条斑紫菜粗提物采用盐析法沉淀藻红蛋白时,得到藻红蛋白的纯度为0.45,回收率为90.53%;2)采用截留分子量为5万Da的超滤膜对藻红蛋白盐析物进行脱盐和出去小分子杂蛋白处理,得到的藻红蛋白的纯度为0.74,回收率为93.11%;3)进一步分别采用HA柱层析和DEAE-52柱层析纯化超滤液,藻红蛋白最高纯度分别为2.76和1.74,回收率分别为59.3%和56.81%。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盐析和超滤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较为方便而高效地得到食用级藻红蛋白,进一步通过HA柱层析,即可达到药用级的要求。

    • 苹果跌落冲击力学特性研究

      2007, 23(2):254-258.

      摘要 (1879) HTML (0) PDF 0.00 Byte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果品跌落冲击力学特性的研究是表征其流变性能、跌落损伤机理以及设计作业件的基础。构建果实自由跌落冲击力学参数测试系统,对“富士”苹果进行不同高度的单次自由跌落、同一部位的多次跌落试验。在测试获得冲击力-时间数据的基础上,基于运动学原理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得到加速度-时间、冲击力-变形量、应力-应变以及跌落冲击弹性恢复系数等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跌落高度、跌落次数的增加,苹果冲击力、加速度峰值、冲击最大变形、冲击结束后的残余变形逐渐增大。苹果跌落弹性恢复系数随着跌落高度而逐渐降低,随着跌落次数增加而逐渐增大。跌落次数对跌落变形量增加的影响不显著,随着跌落次数的增加残余变形变化很小。

    • 超高压处理对荔枝果汁品质的影响

      2007, 23(2):259-262.

      摘要 (1639) HTML (0) PDF 0.00 Byte (1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探讨超高压处理对荔枝果汁品质的影响,将荔枝(“淮枝”品种)原果汁在100~500 MPa压力、10℃温度条件下处理30 min后,测定果汁的细菌总数、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营养成分(还原糖、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等几项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压力值的上升细菌总数逐渐减少,400 MPa压力下达到商业无菌;POD的活性随压力值上升逐渐下降,在最高压力500 MPa下活性下降约55%;100~500 MPa的压力范围内还原糖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均随压力上升有所下降,维生素C含量在400 MPa以上的压力下出现下降趋势,500 MPa压力下约下降20%,远远小于热处理的损失。超高压处理对于荔枝果汁有很好的杀菌效果,能一定程度地钝化其中的食品品质酶,同时能较好地保持荔枝果汁中的天然营养成分,因此对荔枝加工来说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冷加工技术。

    • 咸蛋盐水腌制动力学研究

      2007, 23(2):263-266.

      摘要 (2905) HTML (0) PDF 0.00 Byte (8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鲜鸡蛋为原料,采用盐水腌制法,研究腌制温度、时间和盐水浓度对咸蛋成熟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腌制温度、时间的延长和盐水浓度的增加,含盐量及蛋黄指数迅速升高,蛋清的含盐量明显高于蛋黄,且含盐量由内到外呈梯度分布,蛋黄外层含盐量明显高于中心点。建立的腌制条件对蛋品含盐量及蛋黄指数的拟合方程,能较好地描述腌制温度、时间和盐水浓度对咸蛋成熟的影响。

    • >论坛
    • 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07, 23(2):267-272.

      摘要 (1114) HTML (0) PDF 0.00 Byte (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文深入分析了中国农业装备产业发展现状与态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振兴中国农业装备产业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现代制造技术改造提升战略、组织结构优化战略、品牌培育战略以及市场拓展战略5大具体战略,以实现2010年农业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翻一番,装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农业装备工业总值将在2010年基础上再提高50%,步入世界农业装备制造强国行列的阶段战略目标。探讨了中国农业装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于强化国家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打造大型农业装备制造企业、推进中小企业间合作创新,以增强共性技术研发能力、逐步培育农业装备产业创新主体和构建农业装备技术集成与推广服务平台。最后提出了完善农业装备科技创新机制的政策建议,重点在于建立新型农业装备科技创新运行机制,整合创新资源引导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的长效激励机制,建立多元化农业装备创新资金投入机制。

    • 果蔬采后处理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2007, 23(2):273-278.

      摘要 (1987) HTML (0) PDF 0.00 Byte (1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文论述了国内外果实品质的无损伤检测技术,果实分级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介绍了果蔬贮藏库的现代设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果蔬贮藏保鲜的新技术及研究进展,包括:天然果蔬保鲜剂的应用、利用调压技术贮藏、臭氧及负氧离子保鲜、利用生物技术保鲜、静电场处理贮藏、低剂量辐射处理保鲜,以及细胞水结构化气调保鲜等国内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现代果蔬贮藏保鲜技术。最后提出了中国果蔬贮藏保鲜产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要倚重于科技创新。

    • 江汉平原农产品加工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07, 23(2):279-285.

      摘要 (1007) HTML (0) PDF 0.00 Byte (10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该文依据对江汉平原农产品加工业调研资料,通过对十三个农产品加工行业进行聚类分析,确立纺织业作为江汉平原农产品加工业优先发展领域,运用层次分析方法找到了制约江汉平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技术和资金两大瓶颈。藉此分析了江汉平原农产品加工业现存的四个基本问题,提出了发展江汉平原农产品加工业必须创造投资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选择规模大、创汇多、效益好的优势行业重点扶持;发展信息网络,开拓国际市场;加强政策导向,构建农产品加工企业群等对策。

    • 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探讨

      2007, 23(2):286-289.

      摘要 (1654) HTML (0) PDF 0.00 Byte (1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农业种植和养殖业源头污染的日益加剧,以及食品市场管理存在的种种弊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新的关注视点。为了加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尽快构建中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增强食品国际竞争力,该文将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划分为污染及技术因素和管理因素,并对它们作了详尽的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

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6025802号-3
农业工程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