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基蛋白食品加工工程”专题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高压均质对油脂预乳化大豆拉丝蛋白素食香肠质构特性的影响
    黄培文,陈林,丁婷,陈琪华,罗斌,叶思源
    2022, 38(19):269-276.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2.19.029
    [摘要](419) [HTML](0) [PDF 5.39 M](479)
    摘要:
    为了将预乳化工艺更好应用于大豆拉丝蛋白(Textured Fibril Soy Protein,TFSP)素食香肠的加工,该研究通过采用不同的蛋白乳化剂和调控均质条件,探究预乳化油脂对TFSP素食香肠流变特性、质构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均质压力从0增大到30 MPa,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乳液和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SC)乳液的表观黏度都逐渐增大,SPI乳液粒径为24.80~0.39 μm,SC乳液粒径为12.37~0.12 μm。对TFSP素肉糜进行温度扫描和频率扫描结果发现,所有的素肉糜在蒸煮后都形成了具有黏弹性的乳液凝胶,并且预乳液的均质压力越大,素肉糜的弹性模量越大。沃-布剪切测试和质构特性(Texture Profile Analysis,TPA)测试发现,TFSP素食香肠的剪切力和TPA质构特性都随着预乳液均质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了不同预乳液和TFSP素食香肠的微观结构,当预乳化的均质压力为0~20 MPa时,SC乳液制备的TFSP素食香肠在蒸煮后发生了明显的乳液滴聚结;然而SPI乳液制备的TFSP素食香肠在蒸煮后表现出对抗乳液滴聚结的能力强。因此,采用SPI对植物油脂进行预乳化过程中,均质压力为20 MPa时,可以有效提升TFSP素食香肠的切片性和质构特性,研究结果为油脂预乳化工艺在素食产品中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2  挤压制备高直链玉米淀粉脂工艺优化及结构功能特性
    于小帅,张俊杰,王鹏,辛广,王海观,王振国,元沅,肖志刚
    2022, 38(19):277-284.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2.19.030
    [摘要](174) [HTML](0) [PDF 2.86 M](504)
    摘要:
    为提高淀粉-脂质复合物制备效率,拓宽其在低血糖指数食品中的应用,以高直链玉米淀粉和胡麻油为原料,双螺杆挤压为核心制备技术,复合指数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优化试验获取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复合物结构及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参数为胡麻油与淀粉质量比0.24、喂料水分40%、机筒温度125 °C、螺杆转速150 r/min,在此条件下复合物的复合指数为85.63%。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及形态学观察,表明胡麻油与淀粉分子发生结合,说明双螺杆挤压制备淀粉脂是可行的;挤压淀粉-脂质复合物表现较强的热稳定性、抗消化特性和较低的黏弹性。根据以上结果可知挤压处理促进淀粉与脂质分子的有效复合,进而改变淀粉分子的结构及理化特性, 研究结果可为淀粉-脂质复合物在低血糖指数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3  谷朊粉基共混黏合体系的构建及在素肉饼中的应用
    曲敏,王宇,朱秀清,朱颖,刘琳琳,黄雨洋,吕铭守,孙冰玉
    2022, 38(19):285-294.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2.19.031
    [摘要](300) [HTML](0) [PDF 5.00 M](512)
    摘要:
    谷朊粉经水合作用形成面筋蛋白(Wheat Gluten Protein,WGP)网络结构,具有良好的黏弹性和延展性,但加热后其网络结构易破裂,稳定性较低。该研究利用谷朊粉、大豆分离蛋白(Soy Isolated Protein,SPI)、甲基纤维素(Methylcellulose,MC)、谷氨酰胺转氨酶(Glutamine Transaminage,TG酶)的原料特性,建立植物蛋白、亲水胶体、促凝胶酶的共混黏合体系,研究各组分对其理化性质、凝胶特性及结构的贡献和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三种原料依次递进加入WGP,混合体系中二硫键含量分别较前一组降低81.03%、升高248.50%和0.70%,游离巯基含量升高68.79%、降低28.90%和20.44%,表面疏水性升高5.07%、降低6.85%、再升高17.17%,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组分分子量则逐渐增加;持水性升高5.25%、2.91%、2.79%,凝胶强度升高104.14%、24.66%、3.52%;共混凝胶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均逐渐升高;TG酶加入后,阻止了α-螺旋逐渐向β-转角、无规则卷曲的转化,α-螺旋和β-折叠含量上升。可见共混黏合体系凝胶的分子间缠结点增多、凝胶性变强。虽然SPI的添加部分破坏了WGP网络结构,但SPI、MC、TG酶增加了蛋白的聚集程度和凝胶强度。扫描电镜观察显示,SPI镶嵌在WGP网络骨架中,形成半网络半填充的新架构形式;随着MC和TG酶的依次加入,在形成大量交联丝状结构的基础上,局部形成连续膜状结构将大豆拉丝蛋白(Soy Drawing Protein,SDP)粒子覆盖。说明SDP粒子被完整、紧密地包裹于谷朊粉-SPI-MC-TG酶共混黏合体系中。利用此黏合体系制成SDP基素肉饼,依次向复水SDP中添加四种原料,显示素肉饼的硬度、内聚性、咀嚼性和弹性等均得以提升。因此,该研究建立谷朊粉基共混黏合体系是改善SDP为主要原料的素肉制品品质的有效方法。
    4  豆皮果胶类多糖的提取及其在大豆蛋白凝胶类食品的应用
    沈晓梅,冉根,陈家凤,侯俊杰,王金梅
    2022, 38(19):295-302.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22.19.032
    [摘要](223) [HTML](0) [PDF 2.81 M](466)
    摘要:
    为提高大豆副产物利用率,拓展豆皮果胶类多糖(Soybean Hull Pectin Polysaccharide, SHPP)在凝胶类食品的应用,该研究采用盐辅助结合水热处理技术提取大豆豆皮中的豆皮果胶类多糖,并对其基本理化性质进行表征。通过以大豆蛋白为主要成分的凝胶类食品豆腐花为模型,探究不同添加量豆皮果胶类多糖(0~2.0%)与大豆蛋白的离散型相分离行为,分析其微相分离行为与宏观流变学性质、机械性能、持水性与感官评定的关联性,并与商品化柑橘果胶(Citrus Pectin, CP)作对比。结果表明,该提取法所得豆皮果胶类多糖提取率为17.95%±0.21%,其半乳糖醛酸含量为42.13%±2.05%,平均粒径为(210.3±2.9)nm,多分散性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 PDI)为0.466±0.037,豆皮果胶类多糖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低黏度特性,易分散于水。添加0~0.5%豆皮果胶类多糖制备豆腐花,发现其微观上无相分离产生,具有良好的网络微结构;宏观上表现为外观白嫩,黏弹性、持水性与口感均良好。添加1.0%豆皮果胶类多糖的豆腐花宏观上出现明显析水,凝胶黏弹性和持水性均显著(P<0.05)减少。继续增加豆皮果胶类多糖至1.5%添加量则会导致相分离产生,蛋白凝胶网络微结构变得无序,网状孔隙增大,凝胶强度进一步减弱,保水性极差(46.2%±3.2%)。由此确定,豆皮果胶类多糖适宜添加量为0.5%。与经优化的柑橘果胶添加量为0.1%的豆腐花作比较,发现添加0.5%豆皮果胶类多糖的豆腐花在质构特性以及色泽、组织状态、滋味气味、口感、可接受度各方面的感官评分上均优于含柑橘果胶的豆腐花。结果表明豆皮果胶类多糖更适用于蛋白凝胶类食品。研究结果为豆皮果胶类多糖的应用开发,大豆副产物的再利用以及全豆食品的发展提供一定推动作用。

    微信公众号

    二维码

    您是第位访问者
    ICP:京ICP备06025802号-3
    农业工程学报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